暑期實踐 | 青春澆灌科學之土,‌智慧點亮鄉村柚園——共寫一首“柚”滿幸福的青春田園詩
來源:原創文章|發布時間:2024-07-24 20:46:24|浏覽人次:1634

    本網訊(通訊員 王宇陽 劉馨雨“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真正來地裡面寫,那才叫真本事。”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将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7月15日至23日3044永利集团“柚幸福了,家人們”實踐隊走出實驗室,來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深入五個村子,圍繞柚子的種植情況、後續加工、剩柚處理等展開了走訪調研。

初尋白柚

走進深山優質種植基地

    宣恩縣種植貢水白柚14.59萬畝,産量達9萬噸,綜合産值達2.5億元,共帶動2.3萬餘戶柚農增收。其風味獨特,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硒元素含量高達0.009毫克/千克,為普通柚子的三倍以上。在湖北省水果評比中,被評為“湖北特色果品”及“湖北省優質果品”;此後參加全國柚類鑒評,再獲金獎。

    實踐隊到達當天,便前往埃山村走訪。傍晚趁着涼爽的微風與溫柔的暮色,埃山村房屋錯落别緻,炊煙袅袅升起,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夾雜着蟬鳴聲與潺潺的溪水聲。這裡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柚子生長。

    經多年的發展,柚子種植已成為該村的支柱産業。柚子不僅提升了農民的收入,也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這些成果背後離不開村民們多年來辛勤的勞作和不斷的技術革新。果農們跟實踐隊分享了他們在種植過程中的經驗,包括如何選擇合适的種植地塊、水肥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

田間探秘

走訪調研白柚生産情況

    經過4天50公裡的走訪調研,實踐隊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27份,生成訪談記錄10份,為後續研究提供了詳實數據。沿路的村民十分熱情的與實踐隊進行交談,使得實踐隊的調研開展的十分順利。實踐隊主動提出幫助果農給青柚包袋和修整樹枝,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看起來不是很難的操作,做起來卻不簡單,隊員們小心包裹青柚,将其緊緊密封。經過大半天的勞作,看到一個個被包裹着的柚子,隊員們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果農們也表示“非常感謝實踐隊的熱情幫助,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村民表示“去年柚子的産量很高,網上賣柚子的數量有限,對于賣不出去的柚子,隻能将其埋于地下做肥料”。在柚子皮的加工上,村民們想過将其加工成柚子糖、柚子茶、飲料等,但是因為沒有相關技術,也隻能遺憾放棄。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疏果時被摘掉的青柚也能售賣,而且個頭越小越值錢,實踐隊提出可以将其賣給藥廠,做成藥材,并把如何制作柚子糖、蜂蜜柚子茶的方法,與村民們進行分享。

    在闆寮村、九間店進行村内走訪考察時,村民們十分熱情,實踐隊與其進行了簡單的交談,發現當地柚子産銷存在着一些問題: 其一,柚子的産量很多,但是銷售渠道單一。大部分柚子都是自産自銷,以緻銷量不是很好,引發了剩餘柚子難處理的問題。其二,宣傳力度不夠,宣傳資源匮乏。該地缺少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難以打入市場,無法達到剩餘柚子利用目的。

    村民表示,剩餘的柚子會做成柚子酒,一般是自家喝,也想過将其包裝成商品出售,但是因為宣傳不夠,沒有相關的銷售渠道。對此,實踐隊回應道,這個思路很好,将柚子酒做成商品出售,創建自有品牌,現在的電商行業發展的很迅速,可以考慮線上線下結合進行銷售,也可以考慮與農村合作社合作與外廠合作加工。

    實踐隊也與當地村委會一同探讨了闆寮村柚子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品牌建設滞後、市場營銷渠道有限、産業化水平不高等,并就如何借助科技創新推進産業升級、加強品牌建設和拓寬銷售渠道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深入企業

探尋白柚綜合利用現狀

    實踐隊7月20日前往富源有限公司參觀,深入了解柚子從田間到制作成加工品的全過程。該公司在2018年獲得了“全國農産品加工示範基地”榮譽稱号,2019年被湖北省科學技術廳授予“湖北省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号。企業負責人首先向隊員們介紹了該公司的一些柚子加工品——蜂蜜柚子果茶及貢柚汁飲料。接着帶領實踐隊來到了加工車間,隊員們見證了從精細的原料篩選、到徹底的清洗處理、再到高效的榨汁工藝,直至最終的精密包裝,每一個環節都由機械設備精準操控,展現了高效的自動化水平。在品質控制室,實踐隊看到了嚴格的産品質量檢測流程,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此刻得到了生動的實踐驗證。

    企業負責人詳細介紹了當前的加工現狀并表示:“我們緻力于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傳統農産品的附加值,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元、更健康的食品選擇。”随後企業負責人邀請實踐隊品嘗了貢柚汁飲料,并希望實踐隊能給出一些建議。實踐隊員認為該飲品入口香甜,但後味稍微回苦。負責人回應道“确實如此,我們在研發時主要考慮的是保留柚子本身的味道,後續測評時在中老年人群裡面很受歡迎,但是對于年輕消費者而言口味可能要再優化。”對此實踐隊員根據在實驗室所得經驗,給出了将柚子切片後用β-環狀糊精浸泡後沖洗去苦的建議,為後面的貢柚汁加工提供參考。這次參觀活動不僅增進了隊員對柚子加工品行業的認識,也看到了該企業在推動農業産業化、提升農産品附加值方面所做的努力。

尋根問俗

沉浸體驗地域民族文化

    實踐隊先後奔赴了麻陽寨、宣恩縣土家吊腳樓、仙山貢水等地,感受原始村莊。在這裡目睹了土家吊腳樓的古樸之美,見證了苗族銀飾的璀璨光芒,聆聽了侗族大歌的悠揚旋律,少數民族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和聰明才智在此體現的淋漓盡緻。

    調研中當地農戶張大爺說道:“這些柚子送出去了很多的大學生,如今也有大學生回來了,希望你們能夠在學校好好學習專業知識,畢業了回來幫助家鄉産業,咱們的生活也會更加幸福!”

    “柚幸福了,家人們”實踐隊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問卷以及個人訪談等形式,針對不同群體展開調研,了解果農們對柚子生産、銷售及加工的态度和想法,進一步加深了實踐隊員們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挑戰的認識。實踐隊員也結合所學知識,為農民朋友提供了專業咨詢、技術顧問等服務,受到了當地群衆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展現出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實踐隊也會不斷努力希望後續研究能夠為鄉村的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