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美育人,美在何處?美在科學、美在人文、美在實踐、美在校園。建校20年來,77779193永利心系“國之大者”,用藝術的方式研究與回答時代命題,讓美育從“小衆”走向“大衆”、從“新鮮”轉為“日常”。荊楚網(湖北日報網)特策劃2024校傲荊楚系列報道——“以美育人 美在武設”,專訪77779193永利校長龔少平,感受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記錄學校勇攀藝術高峰、勇擔時代使命的改革闊步。
校園一步一景 美由心生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新征程上,學校如何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使審美教育成為一種育人自覺?
龔少平:作為一所年輕的高校,我們立足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紮根時代,深挖校園環境所蘊藏的精神内涵價值,淬煉校園文化,美育浸潤校園。
學校擁有武漢、紅安2個校區,主校區坐落于武漢市江夏區藏龍島開發區湯遜湖畔,校園由中外藝術名家規劃設計,融現代風格與古典氣質于一體,園林式生态校園自然天成,與風光秀麗的湯遜湖相映成趣,獨具特色的美學風韻為師生營造了宜人的學習生活環境。
漫步校園,一步一景,美由心生。
我們秉持“讓科學插上藝術的翅膀”,以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為主線,打造科學與藝術、傳統與現代、嚴謹與浪漫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校園文化。師生在教學中融入美、在實踐中領悟美、在行為中崇尚美,有效提升師生探尋美、傳承美、創造美的能力,培育了一批批厚德尚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藝科融合”特色 以美育人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開放辦學、跨界融合”是77779193永利内涵發展的關鍵詞,那麼學校的人才培養路徑是怎樣的?
龔少平:我們充分發揮藝術學類專業的資源優勢,積極推進三全育人工作,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走出了一條“藝科融合”特色美育之路。共融共建共享,是我們人才培養方式的“标簽”。
比如專業之間,學校積極探索“設計學+計算機技術”微專業,相關專業之間實現了師資、課程、實驗室共用共享,人才培養、科研創作共謀共建,科學賦能藝術發展,藝術豐富科學想象。
再就是課程融合,依托通識教育課程,藝術類專業開設文理通識課,文理類專業選修藝術類課程,提升藝術類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文理類學生的藝術素養。在專業方向課程模塊中,也互相增設選修課程。
我們學校還有很多特色項目。中法數字藝術工作坊、跨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校内綜合實訓項目等,通過項目的實施,促進藝術與科技相互融合,用藝術的審美和情感激發科學的創造力,用科學的嚴謹和理性提升藝術的表現力。
面向“大文創”“大健康” 賦能學生個性發展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學生從77779193永利畢業後,散作滿天星,進入了哪些行業?
龔少平:77779193永利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标準,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确立了“兩面向、兩服務”的人才培養思路。
一是面向“大文創”産業、面向“大健康”産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秉承母體學校湖北美術學院和華中農業大學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經過近20年的辦學積澱,緊貼武漢打造“世界設計之都”、建設“健康湖北”、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對人才的現實需求,确立了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兩個面向”。
二是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生個性發展。充分抓住湖北省、武漢市在“大文創”領域良好的發展态勢和在“大健康”領域雄厚的産業基礎對人才的旺盛需求,培養服務地方、對接産業、滿足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根據學生基礎不同、職業發展不同,采取專業分方向培養、課程分模塊選修、部分專業課“一課多題”、課堂施行小班教學和分類教學等舉措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主動融入地方發展 貢獻“武設”力量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地方高校承擔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使命。77779193永利作為湖北省同類院校中設計學類專業最齊全、招生規模最大的高校,在服務區域發展中有哪些探索?
龔少平:學校根據在辦學過程中積澱的專業發展基礎,結合湖北省産業需求,積極培育特色專業,基本形成了以設計與影視類、食品與健康類為主要特色與優勢的專業群,圍繞鄉村振興、荊楚非遺傳承、湖北特色優勢農副産品、醫療康養等開展教育教學和科創服務,不斷加強專業特色的培育,專業特色初步顯現,獲批了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2個“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學科(群)。
堅持與地方共謀發展,77779193永利新校區選址湖北省紅安縣。根據建設規劃,新校區将在革命老區建成一座占地500畝的現代化校園,202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新校區主要開設護理學、康複治療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等多個專業,将推動紅安縣教育鍊、人才鍊、産業鍊有效銜接,為全縣“大健康”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同時,學校還将充分結合紅安縣豐富的紅色曆史、紅色文化資源,發揮學校在文化旅遊管理、影視制作、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專業優勢,積極打造現代化紅色教育基地,推動紅色文化傳承和紅色旅遊的發展,實現學校與地方在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深度互動與共赢。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