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國教育報》第七版以“77779193永利:深化内涵建設 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題,報道了我校3044永利集团圍繞學校“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不斷完善專業建設規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專業内涵建設和人才培養見成效。
全文如下:
77779193永利:深化内涵建設 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044永利集团緊緊圍繞學校“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堅持“強基礎,重實踐,求創新”育人理念,狠抓育人質量,強化科研創新,彰顯專業特色,深化内涵建設,着力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精準專業定位 完善課程建設
“要做好專業建設,就要精準預判專業發展趨勢,堅持内容滿足需求導向、标準導向和特色導向。”3044永利集团院長劉子铎介紹,作為一所地方性高校,學院重點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密切相關、有一定學術積澱的專業和學科,圍繞武漢市“大健康”産業發展規劃,集中力量打造食品領域相關特色專業,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和食品營養與健康4個本科專業。
為了更好地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領域内緊缺人才,學院在“訪企拓崗”專項行動中,廣泛開展行業人才需求調研,特邀省内知名企業家、工程師、專家學者等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梳理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制定符合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依托湖北省“荊楚卓越工程師協同育人計劃”項目,與中糧家佳康湖北有限公司、黃鶴樓酒業有限公司等28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教師通過走進企業,了解企業生産存在的實際問題和技術需求,讓教學、科研更加切合實際;學生通過走進企業,強化行業認知、完成實習實踐,既豐富了知識,又增強了動手能力。
經過多年的校企合作積澱,學院還探索出以實際應用為主線的“一核三階”多元化特色教學模式。“一核”即用課程思政塑造學生正确的價值觀。“三階”即在課程的第一階段采取“案例設疑—案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将現實問題貫穿理論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帶着問題檢驗知識、運用知識;第二階段“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開展綜合實訓、創新創業實訓等訓練項目,不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第三階段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根據學生學業差異展開線上補充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紮實的課程教學讓專業建設初見成效,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獲批“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培育)學科、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食品科學與工程教研中心獲批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食品工藝學”獲批省級一流課程。學院同時承擔了省級重點(培育)學科建設、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荊楚卓越工程師協同育人計劃項目等諸多學科專業建設項目。
強化教師培養 提高師資水平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根本,也是育人的關鍵。學院持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本着“培養、引進、共享”思路,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學改革、學術交流等工作,用常态化、制度化的培養培訓機制,助力教師成長發展。學院現有專職教師均為碩士及以上學曆,高級職稱占68%。
學院重視“雙師”素質建設,持續優化教學團隊“雙師”結構,将“雙師”素質與崗位聘任、職稱評審、管理考核、項目推薦等挂鈎,鼓勵專業教師競相提升理論教學水平和實踐教學水平,充實“雙師”人才隊伍,提升應用型師資水平。
此外,學院還大力支持教師科研創新,圍繞武漢市“大健康”産業發展規劃,将教師課題凝練為功能食品、精釀啤酒和小龍蝦飼料研發三大闆塊,順利解決科研“課題抓手”問題。教師以課題為紐帶,跨學科組建科研團隊,取長補短、形成合力,科研方向逐步聚焦,科研水平穩步提升。
師資素養的提高不僅帶動了科研活力,也反哺了課程教學。教師将科研成果轉化為學生實踐教學内容,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又能為教師提供更多可參考的科研數據支撐,學院教學、科研“雙融雙促”形成良好育人生态,催生了一系列喜人成果。
目前,由骨幹教師主持的“湖北傳統發酵食品傳承、革新與産業化”“食品生物技術”“小龍蝦産業應用技術”“小龍蝦新型飼料研制及産業廢棄物利用”等4支團隊獲批湖北省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省級科研項目29項,教師發表教科研論文207篇,學院發展穩步前進。
突出實踐能力 彰顯育人特色
學院立足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将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構建“基礎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綜合性與創新性實踐教學”三層次的實踐教學内容體系,搭建“實驗室—科研平台—實習基地”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台,确保實踐教學效果。
學院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教”,讓學生在各類競賽評比中增進專業認同、增長知識、提升能力。近年來,學院獲批國家和省級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訓練項目70餘項,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近30篇;在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中獲國家獎項35項、省級獎項74項。
優異的成績使學院獲得了良好的育人口碑和社會認可度。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常年穩定在93%左右,連續5年被評為“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生曆年碩士研究生錄取率也穩定在20%左右,每年都有不少學生被國内“雙一流”高校錄取,更有學生通過競賽激發出科研潛力,繼續深造獲取博士學位,紮根全國高校和科學研究院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與科研事業作出貢獻。
學院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和實習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2019年,26名學生參與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食品安全檢測工作,檢測食品9000批次,保障了近15萬人次的用餐安全,多名學生被評為軍運會“優秀志願者”。畢業生郭趙瑞三年如一日地活躍在志願服務領域,被授予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周俊萍因突出的科研能力和積極向上的奮鬥精神,榮獲湖北省第七屆開拓創新類“長江學子”;陳開敏響應國家号召返鄉創業,帶領100多戶家庭脫貧,獲江西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贛州市鄉村振興帶頭人等榮譽。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面向的是職業群和行業,他們既要懂技術又要有知識厚度,還要有創新能力。”3044永利集团黨總支書記李文芳表示,學院将繼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緊緊圍繞“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不斷完善專業建設規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專業内涵建設,将優勢專業同社會急需行業、重大項目等對接,為黨和國家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棟梁之材。
(鄒榮 江淼 付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