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共産黨員】付曉燕
(通訊員 付曉燕)人物簡介:付曉燕,食生院食品質量與安全系專任教師,副教授,院長助理。曾獲校級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教學質量三等獎,兩次年度考核優秀,被評為“2018校園年度人物”,2019-2020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班主任”。主持省級科研項目1項、校級教科研項目3項,參與湖北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項目2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3項,發表教科研論文20餘篇。指導學生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二等獎、湖北省賽區一等獎,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湖北省第十二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項,指導湖北省優秀學位論文4篇、校級優秀論文10篇。
肩上有責,教學科研齊頭并進
說起付曉燕老師,認真、敬業是留給同事和學生們最深刻的印象,在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保持着嚴謹的工作态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教學中付老師始終堅持清晰的講課思路及深入淺出的表達,她始終認為“一個好教師不會把簡單的東西講得高深莫測,而是應該把困難的東西講得簡單、容易明白,學生聽了以後自然興趣盎然,這對于理科的教學尤為重要”。為此她不斷開拓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力求使自己的知識轉變為學生的知識,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多年來她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充分認可,曆年學生評教成績在學院名列前茅,曾獲第四屆校級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兩次獲得校級教學質量三等獎。在認真組織教學的同時,她積極參與各項教研活動,積極探索推進教學改革創新之路。
工作以來付曉燕老師始終堅持“教學”與“科研”的雙重發展,她深知學校的發展離不開科研,青年教師發展更離不開科學研究。為此她不僅積極參與各項課題的申報,同時為了提升科研水平積極尋求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與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湖北工業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目前主持的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目前已通過結題驗收,工作以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科研論文15篇。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申報各類項目及參與專業競賽的過程中,付老師投入了大量精力,她認為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思維,也是教師自我提高、自我發展的過程,實現科研反哺教學。
亦師亦友,學生心中最好的引路人
凡是付曉燕老師教過的學生,都對她有着很高的評價,在同學們眼中,付老師不僅是師長,更是可以談心的朋友,她總是通過自己的經曆為學生學習、生活、考研、就業答疑解惑,指明方向。老師對學生的付出是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的,付老師用實際行動将無私奉獻的精神做了深刻的解讀,她始終認為作為一名老師,如果心中沒有對學生的愛,枉為人師。在付老師的辦公室裡,工作以來教過的每一屆學生留下的作業至今仍被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即便辦公室從忘荃搬到了臨湖軒,她說這是心底永遠珍藏的一段段師生情。
對擔任班主任的食安1701班學生來說,付老師是一個心中充滿正能量的人,總是能在一些關鍵時刻給予同學們需要的建議與幫助,大家都知道有困難先找“燕姐”。在她的帶動下,班級風氣始終積極向上,被評為2019-2020年度“學風建設先進班集體”、2020-2021年度“活力團支部”,班級考研率達30%。在湖北省第七屆“長江學子”評選中,班上周俊萍同學從來自衆多高校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獲開拓創新類“長江學子”稱号,得知當選的那一刻,她最想感謝的人就是自己的班主任同時也是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在我的印象中,付老師總是保持着嚴謹求實、一絲不苟、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正是這種精神時刻激勵着我銳意進取、發奮努力。考研面試時一位老師還誇我本科期間的科研經曆豐富,那一刻突然覺得,是付老師成就了現在的我,很幸運能夠遇到這樣一個無私的引路人,指引我走向更高的平台。”
學無止境,在奉獻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日常的教書育人工作之餘,付老師時刻不忘個人的進修與深造,始終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潛力和業務素養。作為學院大健康研究團隊的負責人,付老師于2018年考取了“注冊營養師證書”,并在2019-2020年帶領團隊教師參加了5次全國性的繼續教育學習,時刻關注營養與健康領域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同時主動走進大健康企業,進行理論與實際的融合、學校與社會的溝通,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動态及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
所謂學以緻用、惠之于民,自落實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工作制度以來,她又跟随學校聯系社區工作隊多次下沉栗廟社區開展營養咨詢等黨員服務活動,将自己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居住地社區的黨員下沉活動,付老師更是無論工作多忙都會堅持參加,從環境衛生清掃到消防巡查、防疫宣傳等等,處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說“能為社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不僅服務了他人,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十年彈指一揮間,付曉燕老師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她深愛的教育事業。“用心教書、用愛育人”是她始終堅守的教育初心,回想與教育事業結緣的十年,她說:“隻要看着學生成才,所有的付出都是最美好的回憶”。